郊區地域較廣,生活垃圾量大,故與市區小型生活垃圾中轉站不同,當初設計的轉運模式是各鎮環衛所將生活垃圾收集好運至中轉站大棚內。由橫向壓縮機將垃圾壓入箱體內,拉臂車將箱體拉起送至各處置場所。由于是露天作業,臭氣、揚塵、排污等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問題,與環保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新型的垃圾中轉站進行了徹底的改建,其完善的除塵、除臭、排污設備大大改善了工作環境,創造了良好的工作條件,對今后垃圾中轉的運行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發展模式。 從新、舊工藝流程上來看,原中轉站是卸料車將生活垃圾卸倒在無門的大棚內,由鏟車再鏟進車間垃圾壓縮料斗內,這樣就產生了二次揚塵、揚臭的污染,且卸料點與壓縮車間的這段距離,由于鏟車顛簸,垃圾會從鏟斗內掉落在地面污染環境,特別是碎玻璃,對鏟車輪胎的破壞更是增加了成本。而新建的垃圾中轉站則是運輸車一次倒入卸料槽內壓縮成型。原中轉站基本上是露天作業,沒有系統的噴淋和除臭設備,只能以經常打些藥水來維持,再加上有時垃圾堆放時間過長會發酵產生異味,在環保上無法達標。而封閉的中轉站則采用了一整套的除塵、除臭、除噪聲及排污設備,經實際測試,各項指標均符合國家環保的標準。原中轉站的作業模式是橫向壓縮,時常會出現垃圾箱體壓不實、噸位不足,一旦遇到較大垃圾時無法壓進。新建的中轉站其壓縮模式為從上向下豎直壓縮,能確保每車運輸時的重量到位。